【雜誌報導】芬蘭小鎮企業,如何打造人人賺錢的垃圾減碳奇蹟?
資料來源:天下雜誌/文 呂國禎 /2020-02-19
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潮流下,一家來自芬蘭小鎮的企業正快速在全球攻城掠地,從北歐賣到了中、南歐又賣到東北亞、東南亞、南美的國家,這些國家的垃圾變成能源又減碳都靠這家小鎮企業。他如何在芬蘭創造多贏的成功方程式?
芬蘭帕爾加斯(Parainen)市,一輛輛垃圾車把街邊、家庭的垃圾送進L&T(Lassila & Tikanoja)公司垃圾處理廠,接著大型抓斗將垃圾送上處理設備,成了2.5公分的碎片。
芬蘭BMH公司的工廠解決方案資深經理卡雷斯瑪(Jori Kaaresmaa)雙手捧起了一大把碎片湊進鼻子一聞說,「這是多好的能源。」(SRF,固體回收燃料,solid recovered fuel)
有如魔法,前一秒是街邊垃圾桶內的垃圾,下一秒變成了能源。芬蘭BMH不僅外銷瑞典,還將這套設備、技術與觀念外銷到比利時、中、南歐各國、阿聯、東北亞、東南亞、南美的巴西,總共賣出了70多套處理設備,成為垃圾變SRF的市場裡最大的設備供應者。
從造紙、造船業起家,跨足生活類垃圾處理設備
BMH來自芬蘭勞馬市,一個人口不到4萬人的小城市,市中心依然保留古老的木造老建築,象徵這個芬蘭第三古老城市受惠於豐富的木材資源與港口優勢,成為芬蘭造船業、造紙業的重心以及對外貿易的港口城市。
BMH總部。(劉國泰攝)
1929年設立,BMH的發展就是勞馬的縮影。以提供處理造紙、造船業木屑的設備起家,70年代升級為提供把農業的秸稈、樹皮、樹枝做為生物質燃料的設備(木質燃料),事業核心圍繞著廢棄物處理。
為何跨入生活類圾垃的領域?BMH副總裁彼得.瓦倫紐斯(Peter Wallenius)說,1990年代為了對抗氣候變遷,包括芬蘭在內的歐盟國家想把垃圾掩場都關掉,因為垃圾掩埋是一個對環境非常負面的作法,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、產生的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,「另一面,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也是當年的共識。」
BMH副總裁彼得.瓦倫紐斯(Peter Wallenius)。(劉國泰攝)
別人喊對抗氣候變遷也許只是口號,但北歐國家率先付諸行動,掩埋稅、能源稅或碳排稅陸續上路了,還實行逐年提高的制度,用強制的手段讓不符合時代潮流的觀念或做法被淘汰。
BMH看到了垃圾不掩埋、能源化的機會,90年代就開始投入研發,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套系統化的垃圾前處理設備,BMH先在北歐、接著擴展全球。
歐盟對抗氣候變遷的政策環境給了BMH助力,瓦倫紐斯說,「歐盟制定了SRF標準,我們也參與其中,是BMH成功的最大助力。」
環境只是提供養分,芬蘭人的創意才是勝出關鍵。
上市的垃圾清潔隊,變成能源公司
除了一直轉型的BMH,《天下》走進芬蘭兩家古老企家,一家是1905成立的垃圾處理廠L&T(Lassila & Tikanoja),另一家是1914年成立的芬蘭水泥(Finnsementti)。
L&T是北歐最大的民營環境服務公司,是業務範圍遍及芬蘭、瑞典與俄羅斯的股票上市公司,在北歐最常看到L&T的地方是街邊的垃圾桶。簡單的說,類似台灣的垃圾清潔隊。
當歐盟開始徵收掩埋稅、碳稅,對L&T是利空,掩埋垃圾要收100歐元的掩埋稅,拿去焚化爐燒要收逐年漲價的碳排放稅。
同樣的,水泥業需要燒大量煤來生產水泥,也是標準的碳排大戶,芬蘭水泥也是碳稅上路的最大衝擊者之一。但是,如果L&T把垃圾做成SRF賣給芬蘭水泥,垃圾有去處、另一個能減碳,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?
(劉國泰攝)
這個解方創意看似簡單,但其實要順利形成供應鏈,還需要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:運輸。
L&T與芬蘭水泥兩家公司,距離超過一小時的車程,偏偏SRF有一個缺點就是膨鬆的碎片很難運輸,如打成磚或押成條再運輸又會失去SRF容易燃燒的優點。如果雙方都買設備、蓋倉庫是重複投資、土地也難尋。
用貨櫃車取代倉庫,連接自動輸送系統
芬蘭人的創意是:走進了芬蘭水泥,看到了8個貨櫃併排,並連接了自動輸送系統,24小時不斷把SRF全自動的送進水泥窯,並且有自動提醒功能,水泥廠的SRF快燒光了,就通知L&T運新的貨櫃過來。
密閉的貨櫃解決了SRF膨鬆會四處飄散的缺點,讓L&T可以一邊收垃圾一邊製成SRF,就直接裝在貨櫃,讓貨櫃變成移動倉庫,一些在裝料、一些在路上、一些正在用,而芬蘭水泥能24小時不間斷的收到燃料,也不需另外蓋倉庫。
(劉國泰攝)
接著,是水泥廠對燃料的含水量、熱值有一定的要求,而且燃料尺寸很重要,必須瞬間燃燒殆盡,否則燃料殘渣一旦停留到水泥的原料上,就會影響到水泥的品質。
還有水泥不能含有太多的鋁跟氯,鋁會讓水泥膨脹、氯會造成繡蝕的問題,偏偏我們生活垃圾中有很多鋁跟氯,例如玩具、管材有很多是PVC塑膠(聚氯乙烯)做的、洋芋片等食品包裝就塗上了一層鋁。
BMH協助L&T為芬蘭水泥量身訂做SRF。比別人的8公分小,L&T送給芬蘭水泥的SRF只有2公分,尺寸小燃燒愈快,就不會影響水泥品質,並且篩分出鋁箔、PVC塑膠,不讓鋁、氯進到水泥窯而影響水泥品質。
氣候變遷關鍵,整條產業鏈都能賺錢
雙方的難題都迎刃而解,芬蘭水泥減少了煤炭的使用,符合了減碳的目標,燒剩的灰渣剛好又能成為水泥原料,不需要掩埋也沒有任何剩餘物。L&T則從清運垃圾變成新能源公司。
「在氣候變遷的大方向下,我們必須想辦法讓上中下游都賺錢,」芬蘭BMH公司卡雷斯瑪說,整條鏈的人都能賺錢,這個循環才能成功運行。
這樣的模式給了BMH啟發,對抗氣候變遷是目標,但必須要讓客戶賺錢。於是,當接到越南業者的探詢,BMH卻不急著賣機器設備賺錢,而是派人到越南研究當地的垃圾與未來去處,針對越南垃圾的特色來設計與規劃,目的是做出最適合越南垃圾的處理設備。
台灣生質能源協會的專家張家驥說,光是個送垃圾上破碎機的輸送帶,BMH就鑽研了60多年了:「但告訴台灣老闆買國外的自動輸送帶,他絕對不肯。」
當然,也不是進口貨,貴就是好。重點是芬蘭人用創意,找出能因應氣候變遷又能讓客戶成功與賺錢的方法,也能將產品賣向全世界。
【BMH小檔案】
成立:1929年
產品:固體燃料前處理設備系統(SRF)、生物質處理系統(RDF,木質燃料)
成績單:從北歐、中歐、南歐、阿聯、中國、韓國到泰國、巴西總共賣了70多套SRF前處理系統
營業額:約6000萬歐元